中国历代女子妆容:古代女子的粉底和腮红原来长这样,涨知识了
那时的妆粉,究竟是什么呢?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里云:“粉,傅面者也,从米分声。”从中可知,最初的粉便是米粉。米粉多用“粱米”为原料,经过精细研磨、淘洗,水色清澈之后,才成细腻的米粉,晒干后方可使用。那时工艺复杂,米粉的制作极为讲究,尤以“粱米”为佳。
然而,古人不满足于此,后来又发明了铅粉。铅粉,乃将铅经过化学处理,转化为粉末。汉代刘熙在《释名·释首饰》里曾言:“胡者糊也,和脂以胡面也”,即此粉可使皮肤更显白皙,但铅粉虽然效果卓越,却常含有毒性,长期使用可致皮肤发青甚至脱落,危害极大。古人对此也未曾懈怠,历代尝试改良此粉,降低其毒性。
再者,紫粉则是另一种古老的妆品,色微紫,常用于提亮肤色。紫粉的制作,亦如其他妆粉一般,经过多次调和与晒制,最终成粉。其色泽温和,有美容之效。此外,珠粉、干粉、水银粉等,皆是古人用于妆容的选择,其中珠粉尤受宫廷妇女青睐,成为养颜佳品。
胭脂之美
在古代,敷粉后,女子常施朱,脸颊上点缀些许红色,以显得容光焕发。朱的使用,早在周代便已见记载。朱砂、红粉等成为化妆的常见原料,然而,它们常因不易持久而迅速褪色。于是,后人便发明了油脂类的胭脂,这种膏状物可长久保持红润,深得古代女子的青睐。
胭脂的历史悠久,种类繁多。最初,红蓝花胭脂是主要原料之一。该花在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引入,成为古代女子化妆的珍品。随着时代变迁,绵胭脂、金花胭脂、玫瑰胭脂等应运而生,它们的原料各有不同,工艺亦日益精细。玫瑰胭脂尤其讲究,选用晨绽的花朵,经过细致研磨与晒制,成为清代后宫佳丽的化妆之选。
结语
女子之美,历来被称为“花容月貌”,而美丽的背后,却是无数代人智慧的结晶。从米粉到珠粉,从朱砂到胭脂,古人以心思与巧手,将自然赋予的材质化为美丽的装饰,延续了千年。今人或许可以从中汲取灵感,不断探索属于现代的美丽。然而,真正的美丽,不仅仅是外在的装饰,更在于内心的修养与气质。愿你我都能在追求美的道路上,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彩,绽放出更为璀璨的光芒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